二、孙中山宋庆龄与香港

“予则常往来广州、香港之间。”(孙中山:《有志竟成》)

“我终于在舰上见到中山先生,真如死别重逢。后来我仍旧化装由香港搭轮来沪。”(宋庆龄:《广州脱险》)

(1) 《致李晓生函》

孙中山1912年在致李晓生的书简中说:“宋君嘉树者,二十年前曾与陆烈士皓东及弟初谈革命者,二十年来始终不变,然不求知于世,而上海之革命得如此好结果,此公不无力。然彼从事于教会及实业,而隐则传革命之道,是亦世之隐君子也。”

(2) 《我家和孙中山先生的关系》

“孙中山先生在美国时常向中国学生演讲宣传革命和改革的必要。我父亲那时见到了孙中山先生,他们成了好朋友并一起旅行。此后,父亲在他住宅的地下室里设了一个印刷厂,印刷宗教书,也印刷宣传革命的秘密小册子。”“我在美国读完大学以后,原想再学习一两年,但我父亲打来急电召我去日本见他。我到日本后和父母住在横滨,每天去东京赤坂区灵南坂二十六号工作,经常由我父亲陪去,他那时的任务是帮助孙中山为党筹集革命经费。”宋庆龄:《我家和孙中山先生的关系》(1981年5月)

(3) 宋耀如致孙中山的函

孙中山在沪期间,曾与宋耀如见面,要求其了解在华传教士对武昌起义及建立中华民国的反应。1912年1月12日,宋耀如致函孙中山称:“在华传教士团体的舆论是支持我们建立民国的”,“自从我上次见到你后,我已经与许多传教士进行了谈话,据我所知,外国力量不会干涉我们的行动,除非我们的军队伤害外侨或财产。”

(4) 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

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字嘉树(1861~1918),海南文昌人,早年留学美国。1892年与孙中山相识,是最早追随孙中山的民主革命者之一,并在经济上竭尽全力资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5) 宋庆龄的母亲倪珪贞

宋庆龄的母亲倪珪贞(亦名倪桂珍)(1869~1931),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后裔。

(6) 少年宋庆龄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出生于上海。这是她赴美留学前在上海的留影。

(7) 宋庆龄在上海中西女塾

1904年至1907年7月,宋庆龄在上海中西女塾学习。图为她在学校排演的话剧中扮演公主。

(8) 宋庆龄的护照

1907年,宋庆龄由上海去美国留学。这是宋庆龄的出国护照。

(9) 威斯里安学院

图为宋氏三姐妹留学时期的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学院,以及三姐妹的注册登记表。

(10)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

1912年4月,宋庆龄在威斯里安学院校刊发表《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一文。“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和政治家都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滑铁卢战役后最伟大的事件,是中国革命。这一非常光辉的业绩意味着四万万人民从君主专制制度的奴役下解放了出来……”

(11) 五色旗和龙旗

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迅速传到了大洋彼岸,宋耀如把一面崭新的共和国五色旗寄给了宋庆龄。宋庆龄收到父亲寄来的新国旗时,把清朝的龙旗从墙上扯到地上,用脚踩了又踩,并高呼:“把龙拽下来!把共和国五色旗挂起来!”

(12) 校刊上宋庆龄的照片

1913年春,宋庆龄毕业于威斯里安学院。校刊上她的照片旁写着:“从她的两眼和额头流溢出内心的光采。”

(13) 宋庆龄学位证书

宋庆龄大学毕业获得的文学学士学位证书。

(14) 日本外务省档案

1913年8月29日,宋庆龄抵达日本横滨。日本外务省档案《孙文动向》记录了宋庆龄与孙中山见面的有关情况。1914年,因宋蔼龄回国结婚,宋庆龄代替接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

(15) 孙中山、宋庆龄合影

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东京结婚。图为二人结婚后合影。

(16) 梅屋庄吉与孙中山宋庆龄

1895年1月,梅屋庄吉在香港中环大马路28号梅屋照相馆首次接待来访的孙中山,此后大力支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斗争。图为1916年梅屋庄吉夫妇和孙中山宋庆龄在日本合影。

(17) 孙、宋结婚誓约书

孙中山、宋庆龄在日本东京结婚时的誓约书。

(18) 毛瑟手枪

孙中山送给宋庆龄的结婚礼物——毛瑟手枪。

(19) 百子图被面

孙中山和宋庆龄结婚后,宋庆龄的母亲补送给他们的结婚礼物:苏绣“吉庆有余”百子图。

(20) 孙中山婚后感想

孙中山说:“我的妻子,是受过美国大学教育的女性;是我的最早的同志和朋友的女儿。我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这是我过去从未享受过的真正的家庭生活。我能与自己的知心朋友和助手生活在一起,我是多么幸福!”

(21) 宋庆龄婚后感想

宋庆龄说:“我帮助我的丈夫工作,我非常忙。我要为他答复书信,负责所有的电报并将它们译成中文。我希望有一天我所有的劳动和牺牲将得到报答,那就是看到中国从暴君和君主制度下解放出来,作为一个真正名副其实的共和国而站立起来。”(《致阿莉》,1915年11月)

(22) 孙中山与胡汉民、陈其美等在东京留影

为了重建共和国,孙中山从1913年9月开始在东京秘密吸收党员。次年7月8日,孙中山在东京主持了中华革命党成立大会,任总理。该党“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图为1915年孙中山与中华革命党成员陈其美(前排左四)、胡汉民(前排左六)、廖仲恺(前排右二)等在日本东京合影。

(23) 孙中山题词

1916年9月15日,孙中山在宋庆龄的陪同下到浙江海宁盐官观潮。钱塘江大潮如万马奔腾滚滚而来,孙中山见此心如潮涌,激动不已,感慨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图为孙中山手书。

(24) 海陆军大元帅孙中山照

为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统治,维护临时约法,部分响应孙中山号召的国会议员南下广州,于1917年8月下旬召开非常国会,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孙中山被选举为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这是孙中山第一次在广州建立政权。

(25) 孙中山与宋庆龄在广州大元帅府

1918年3月,孙中山与宋庆龄在广州大元帅府。

(26) 追悼列宁逝世大会

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孙中山带来了希望和信心。1918年夏,孙中山电贺列宁和苏维埃政府,对十月革命“表示极大的敬意”。1924年列宁病逝,恰逢国民党一大期间,大会根据孙中山的提议举行追悼大会,孙中山亲笔书写了“国友人师”的挽词。图为追悼列宁逝世大会。

(27) 孙中山创办的《建设》杂志

孙中山1919年创办的《建设》杂志。30年后宋庆龄为她创办的对外刊物取名为《中国建设》。

(28) 孙中山宋庆龄合影及联语

1919年冬,孙中山与宋庆龄在上海合影,纪念结婚四周年。右为孙中山书赠宋庆龄的联语“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反映了他们同生死、共患难的恩爱情怀。

(29) 孙中山著《实业计划》

自1917年2月起,孙中山开始撰写《实业计划》一书,至1920年7月才最终完成书稿。该书系孙中山用英文写作,定名为“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提出了发展中国实业的途径、原则和建设三大海港、五大铁路系统等六大计划,反映了孙中山关于振兴中国、实业近代化的宏伟理想和具体规划。图为英文版的《实业计划》。

(30) 《建国方略》

《建国方略》首倡区域经济发展思想,以北方、东方和南方三个世界级大港为中心,将中国沿海地区划分为三个经济发达区域,同时开发、协调发展。图为1922年民智书局出版的《建国方略》,以及孙中山设计的建国方略图。

(31) 香港维多利亚港

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认为,以长远和全局角度来考察,广州的繁荣并不会影响香港的利益和发展繁荣,“但以此既开发之广州与既繁荣之中国论,必有他途为香港之利,而比之现在仅为退化贫穷之中国之独占海港,利必百倍可知。”图为香港维多利亚港。

(32) 孙中山宋庆龄抵达香港

1920年11月28日,宋庆龄首次陪同孙中山抵达香港。当日晨,乘中国邮船公司“中国号”轮船离开上海前往广州,午间转乘港九专车到广州,孙中山偕宋庆龄等到达九龙尖沙咀车站时,车站内外人山人海。图为尖沙咀车站。

(33) 永丰舰

1922年6月16日,军阀陈炯明在广州发动武装叛乱,炮击总统府。宋庆龄对孙中山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坚持先送中山先生撤离险境,才在卫士掩护下正面突破火线,身体受到无法补偿的摧残。孙中山登上永丰舰(后命名为“中山舰”)指挥平叛,坚持50余天,后被迫离粤赴沪。图为永丰舰。

(34) 宋庆龄《广州蒙难记》

这是宋庆龄用英文撰写的记述观音山之战的文章。文中记载了她辗转经香港抵达上海的经历。6月19日,宋庆龄由孙科、戴恩赛及孙中山的美籍顾问那文护送至香港,当晚住宿在香港一老妇人家中,20日乔装女仆乘轮离开香港赴上海。

(35) 孙中山与李大钊会晤油画

1922年8、9月间,孙中山在上海莫里爱路寓所会见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商讨国民党改组等问题。图为孙中山与李大钊会晤油画(原件藏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36) 孙中山与香港大学学生合影

1923年2月,孙中山由上海借道香港返回广州。2月20日,孙中山在香港大学本部大楼大礼堂发表公开演说,提出革命思想发源地为香港。图为演说后与香港大学师生合影。

(37) 曾宴请孙中山的港督司徒拔

1923年2月,孙中山在港期间,港督司徒拔曾宴请午膳。图为司徒拔。

(38) “洛士文”号

1923年7月,孙中山、宋庆龄赴广州大沙头机场,为我国自行组装的第一架飞机“洛士文”号行开幕礼。合影照片上有宋庆龄亲笔说明:“这是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1923年设计,1923年7月行开幕式。以‘洛士文’(孙逸仙夫人名字)命名。”

(39) 国共合作时期的孙中山

经历了许多挫折与失败的孙中山决心改组国民党,吸收共产党人以加强国民党的力量。这是1924年国共合作时期的孙中山。

(40) 孙中山在主持国民党“一大”预备会议后留影

1924年1月20日至2月6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宣言”,改组了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图为孙中山在主持国民党“一大”预备会议后留影。

(41) 国民党“一大”会场情景

孙中山以总理身份担任国民党“一大”主席。李大钊、瞿秋白、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工作。图为会场。

(42) 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讲话照片

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发表演说,阐述改组国民党的重要意义。

(43)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924年1月23日,国民党“一大”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这个宣言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

(44) 孙中山宋庆龄出席黄埔军校开学典礼

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及苏俄的帮助下,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培养革命军事人才。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偕宋庆龄出席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左起:廖仲恺、蒋介石、孙中山、宋庆龄。

(45) 孙中山写给范石生、廖行超的信

国民党改组后,英帝国主义企图策动广州商团颠覆广东政府。1924年10月9日,孙中山决定成立革命委员会镇压商团叛乱。15日,在工农群众支持下,一举粉碎了商团叛乱。这是他当天写给范石生、廖行超的信。

(46) 孙中山致冯玉祥即日北上入京电文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贿选总统”曹锟,并呼吁和平解决国是。10月25日,冯玉祥等电邀孙中山北上。为尽早结束军阀混战局面,实现国家统一,孙中山决定北上。这是10月27日孙中山致冯玉祥应邀北上电文。

(47) 《北上宣言》

1924年11月10日,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重申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的政治立场,要求召开国民会议以谋求中国的统一与建设。

(48) 孙中山宋庆龄乘船过港北上

1924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宋庆龄的陪同下北上共商国是。次日在香港乘日轮前往上海,图为孙中山宋庆龄在船上留影。永丰舰14日零时驶抵香港,但暂锚泊港外,上午七时进港,高悬彩旗的小电船数十艘在海上欢迎。这是孙中山最后一次抵港。

(49) 香港孙中山史迹径

孙中山史迹径是一条位于香港中西区的步行径,由中西区区议会在1996年设立,将孙中山生前在香港活动过的地点串连起来,包括他在香港读书、居住及与革命党人聚会的地方,以突出他与香港的密切关系,全长共3.3公里,景点15个。

序号

名称

地址

内容

1

香港大学

香港岛般咸道

香港大学是香港首所大学,于1911年成立。孙中山于1887至1892年就读的香港西医书院,于1912年并入香港大学成为医学院。1923年2月20日孙中山访问香港大学,在“大礼堂”(现称陆佑堂)公开演说,当中曾提及“香港与香港大学是我的知识诞生地。”

2

拔萃书室旧址

香港岛西营盘东边街

于1883年底,孙中山到香港求学,入读圣公会开办的拔萃书室(今拔萃男书院),次年4月转读中央书院。

3

中国同盟会招待所旧址

香港岛上环普庆坊

孙中山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并出任总理;而中国同盟会香港分会则在同年年底成立。中国同盟会香港分会曾于坚道、普庆坊、摩理臣山道、兰桂坊及皇后大道等多处设立招待所,以接应革命党人。

4

美国公理会福音堂旧址

香港岛上环必列者士街2号

孙中山于1883年年底来港后,就读圣公会开办的拔萃书室及中央书院期间,在必列者士街2号的美国公理会福音堂(今中华基督教会公理堂)居住。其后孙中山更在此受洗,成为基督徒,取教名“日新”。

5

中央书院旧址

香港岛上环歌赋街44号

中央书院于1862年创办,当时称为“大书馆”,为香港第一所提供西式现代教育的官立中学,培养出大批具备中西文化视野的中英双语精英。孙中山于1884年4月15日入读中央书院高中部,直至1886年毕业。

6

“四大寇”聚所杨耀记旧址

香港岛上环歌赋街8号

孙中山在香港习医时,经常与尢列、陈少白、杨鹤龄等志同道合的友人,在杨鹤龄的祖业杨耀记内讨论时局甚至畅谈革命。正因为他们言论大胆,叫人侧目,故被时人称为“四大寇”。

7

杨衢云遇刺处

香港岛上环结志街52号

1895年,杨衢云加入孙中山创立的香港兴中会总会,并担任会长,先后参与了广州和惠州起义,但均不成功。1900年起,杨衢云在结志街52号二楼的寓所内教授英文,直到1901年1月为清廷派出的刺客所枪杀。

8

辅仁文社旧址

香港岛上环百子里公园

辅仁文社由杨衢云与谢缵泰等人创立,1892年以百子里1号二楼为社址,以开启民智为宗旨。当中有些社员经常讨论时局和政治改革,并与孙中山接触频密。杨衢云与谢缵泰其后成为香港兴中会总会的核心成员,杨衢云更曾出任该会会长。

9

皇仁书院旧址

香港岛上环鸭巴甸街与荷李活道交界

1884年4月26日,时任港督宝云为中央书院的新校舍主持奠基礼,当时刚入读该校的孙中山,有可能见证了这项仪式。中央书院于1889年迁入新落成的校舍,易名维多利亚书院,至1894年再改称皇仁书院。皇仁书院于1950年迁往铜锣湾,如今上址为“PMQ元创方”。

10

雅丽氏利济医院及香港西医书院旧址

香港岛上环荷李活道77至81号

孙中山于1887年到刚成立、附设于雅丽氏利济医院的香港西医书院习医,至189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1912年,香港西医书院并入香港大学成为医学院。

11

道济会堂旧址

香港岛上环荷李活道75号

孙中山在港习医期间,居住在香港西医书院的宿舍内,经常参加毗邻医院的道济会堂举办的聚会,从而建立了日后革命事业的人际网络。雅丽氏利济医院和道济会堂均由伦敦传道会开办,以帮助华人社群。

12

香港兴中会总会旧址

香港岛中环士丹顿街13号

兴中会是孙中山于1894年年底在夏威夷创立的革命组织,矢志推翻清廷。1895年2月,该会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会,黄咏商成为首任会长,以士丹顿街13号为会址,取名“干亨行”作掩饰,并策动革命史上首次起义——“乙未广州之役”。

13

杏讌楼西菜馆旧址

香港岛中环摆花街2号

杏讌楼是19世纪末香港有名的西菜馆,孙中山时常与友人在此谈论国是。

14

《中国日报》报馆旧址

香港岛中环士丹利街24号

1899年,孙中山命陈少白来港筹办革命机关报,第一份革命机关报《中国日报》遂于1900年1月创刊。《中国日报》报馆除了出版革命报刊,更为兴中会以及各地革命党人提供聚会议事的场所,1900年惠州起义的大本营即设于报馆三楼。

15

和记栈旧址

香港岛中环德己立街20号

当年,和记栈表面上是一间行船馆,其实是革命机关;革命党人在此策划了1903年“壬寅广州之役”。此役由谢缵泰统筹,并获香港富商李纪堂资助,但以失败告终。谢缵泰从此退出革命,转而筹办《南华早报》,以舆论鼓吹改革。

(50) 《勋业千秋》

1924年,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的民新制造影画片公司,追随孙中山在广州拍摄活动影片,后剪辑为《勋业千秋》。

(51) 孙中山逝世后遗容

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孙中山因肝癌病逝于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终年59岁。孙中山临终留下遗言“和平、奋斗、救中国”。图为孙中山遗容。

(52) 宋庆龄在孙中山灵堂守灵

孙中山灵堂悬挂着他题写的对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图为孙中山亲属在灵堂前守灵。右起:孔祥熙、宋子文、孙科、戴恩赛;左六宋庆龄、左一宋蔼龄、左二宋美龄。

(53) 孙中山遗嘱

孙中山国事遗嘱、家事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