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孫中山宋慶齡與香港

“予則常往來廣州、香港之間。”(孫中山:《有志竟成》)

“我終於在艦上見到中山先生,真如死別重逢。後來我仍舊化裝由香港搭輪來滬。”(宋慶齡:《廣州脫險》)

(1) 《致李曉生函》

孫中山1912年在致李曉生的書簡中說:“宋君嘉樹者,二十年前曾與陸烈士皓東及弟初談革命者,二十年來始終不變,然不求知於世,而上海之革命得如此好結果,此公不無力。然彼從事于教會及實業,而隱則傳革命之道,是亦世之隱君子也。”

(2) 《我家和孫中山先生的關係》

“孫中山先生在美國時常向中國學生演講宣傳革命和改革的必要。我父親那時見到了孫中山先生,他們成了好朋友並一起旅行。此後,父親在他住宅的地下室裡設了一個印刷廠,印刷宗教書,也印刷宣傳革命的秘密小冊子。”“我在美國讀完大學以後,原想再學習一兩年,但我父親打來急電召我去日本見他。我到日本後和父母住在橫濱,每天去東京赤阪區靈南阪二十六號工作,經常由我父親陪去,他那時的任務是幫助孫中山為黨籌集革命經費。”宋慶齡:《我家和孫中山先生的關係》(1981年5月)

(3) 宋耀如致孫中山的函

孫中山在滬期間,曾與宋耀如見面,要求其瞭解在華傳教士對武昌起義及建立中華民國的反應。1912年1月12日,宋耀如致函孫中山稱:“在華傳教士團體的輿論是支援我們建立民國的”,“自從我上次見到你後,我已經與許多傳教士進行了談話,據我所知,外國力量不會干涉我們的行動,除非我們的軍隊傷害外僑或財產。”

(4) 宋慶齡的父親宋耀如

宋慶齡的父親宋耀如,字嘉樹(1861~1918),海南文昌人,早年留學美國。1892年與孫中山相識,是最早追隨孫中山的民主革命者之一,並在經濟上竭盡全力資助孫中山的革命事業。

(5) 宋慶齡的母親倪珪貞

宋慶齡的母親倪珪貞(亦名倪桂珍)(1869~1931),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科學家徐光啟的後裔。

(6) 少年宋慶齡

宋慶齡1893年1月27日出生於上海。這是她赴美留學前在上海的留影。

(7) 宋慶齡在上海中西女塾

1904年至1907年7月,宋慶齡在上海中西女塾學習。圖為她在學校排演的話劇中扮演公主。

(8) 宋慶齡的護照

1907年,宋慶齡由上海去美國留學。這是宋慶齡的出國護照。

(9) 威斯里安學院

圖為宋氏三姐妹留學時期的美國佐治亞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學院,以及三姐妹的註冊登記表。

(10)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事件》

1912年4月,宋慶齡在威斯里安學院校刊發表《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事件》一文。“許多著名的教育家和政治家都認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事件之一、滑鐵盧戰役後最偉大的事件,是中國革命。這一非常光輝的業績意味著四萬萬人民從君主專制制度的奴役下解放了出來……”

(11) 五色旗和龍旗

辛亥革命勝利的消息迅速傳到了大洋彼岸,宋耀如把一面嶄新的共和國五色旗寄給了宋慶齡。宋慶齡收到父親寄來的新國旗時,把清朝的龍旗從牆上扯到地上,用腳踩了又踩,並高呼:“把龍拽下來!把共和國五色旗掛起來!”

(12) 校刊上宋慶齡的照片

1913年春,宋慶齡畢業於威斯里安學院。校刊上她的照片旁寫著:“從她的兩眼和額頭流溢出內心的光采。”

(13) 宋慶齡學位證書

宋慶齡大學畢業獲得的文學學士學位證書。

(14) 日本外務省檔案

1913年8月29日,宋慶齡抵達日本橫濱。日本外務省檔案《孫文動向》記錄了宋慶齡與孫中山見面的有關情況。1914年,因宋藹齡回國結婚,宋慶齡代替接任孫中山的英文秘書。

(15) 孫中山、宋慶齡合影

1915年10月25日,孫中山與宋慶齡在日本東京結婚。圖為二人結婚後合影。

(16) 梅屋莊吉與孫中山宋慶齡

1895年1月,梅屋莊吉在香港中環大馬路28號梅屋照相館首次接待來訪的孫中山,此後大力支持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鬥爭。圖為1916年梅屋莊吉夫婦和孫中山宋慶齡在日本合影。

(17) 孫、宋結婚誓約書

孫中山、宋慶齡在日本東京結婚時的誓約書。

(18) 毛瑟手槍

孫中山送給宋慶齡的結婚禮物——毛瑟手槍。

(19) 百子圖被面

孫中山和宋慶齡結婚後,宋慶齡的母親補送給他們的結婚禮物:蘇繡“吉慶有餘”百子圖。

(20) 孫中山婚後感想

孫中山說:“我的妻子,是受過美國大學教育的女性;是我的最早的同志和朋友的女兒。我開始了一種新的生活。這是我過去從未享受過的真正的家庭生活。我能與自己的知心朋友和助手生活在一起,我是多麼幸福!”

(21) 宋慶齡婚後感想

宋慶齡說:“我幫助我的丈夫工作,我非常忙。我要為他答覆書信,負責所有的電報並將它們譯成中文。我希望有一天我所有的勞動和犧牲將得到報答,那就是看到中國從暴君和君主制度下解放出來,作為一個真正名副其實的共和國而站立起來。”(《致阿莉》,1915年11月)

(22) 孫中山與胡漢民、陳其美等在東京留影

為了重建共和國,孫中山從1913年9月開始在東京秘密吸收黨員。次年7月8日,孫中山在東京主持了中華革命党成立大會,任總理。該黨“以實行民權、民生兩主義為宗旨”,“以掃除專制政治、建設完全民國為目的”。圖為1915年孫中山與中華革命党成員陳其美(前排左四)、胡漢民(前排左六)、廖仲愷(前排右二)等在日本東京合影。

(23) 孫中山題詞

1916年9月15日,孫中山在宋慶齡的陪同下到浙江海寧鹽官觀潮。錢塘江大潮如萬馬奔騰滾滾而來,孫中山見此心如潮湧,激動不已,感慨道:“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圖為孫中山手書。

(24) 海陸軍大元帥孫中山照

為反對段祺瑞的獨裁統治,維護臨時約法,部分響應孫中山號召的國會議員南下廣州,於1917年8月下旬召開非常國會,組織中華民國軍政府,孫中山被選舉為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這是孫中山第一次在廣州建立政權。

(25) 孫中山與宋慶齡在廣州大元帥府

1918年3月,孫中山與宋慶齡在廣州大元帥府。

(26) 追悼列寧逝世大會

列寧領導的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孫中山帶來了希望和信心。1918年夏,孫中山電賀列寧和蘇維埃政府,對十月革命“表示極大的敬意”。1924年列寧病逝,恰逢國民黨一大期間,大會根據孫中山的提議舉行追悼大會,孫中山親筆書寫了“國友人師”的挽詞。圖為追悼列寧逝世大會。

(27) 孫中山創辦的《建設》雜誌

孫中山1919年創辦的《建設》雜誌。30年後宋慶齡為她創辦的對外刊物取名為《中國建設》。

(28) 孫中山宋慶齡合影及聯語

1919年冬,孫中山與宋慶齡在上海合影,紀念結婚四周年。右為孫中山書贈宋慶齡的聯語“精誠無間同憂樂,篤愛有緣共死生”,反映了他們同生死、共患難的恩愛情懷。

(29) 孫中山著《實業計劃》

自1917年2月起,孫中山開始撰寫《實業計劃》一書,至1920年7月才最終完成書稿。該書系孫中山用英文寫作,定名為“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提出了發展中國實業的途徑、原則和建設三大海港、五大鐵路系統等六大計劃,反映了孫中山關於振興中國、實業近代化的宏偉理想和具體規劃。圖為英文版的《實業計劃》。

(30) 《建國方略》

《建國方略》首倡區域經濟發展思想,以北方、東方和南方三個世界級大港為中心,將中國沿海地區劃分為三個經濟發達區域,同時開發、協調發展。圖為1922年民智書局出版的《建國方略》,以及孫中山設計的建國方略圖。

(31) 香港維多利亞港

孫中山在《實業計劃》中認為,以長遠和全域角度來考察,廣州的繁榮並不會影響香港的利益和發展繁榮,“但以此既開發之廣州與既繁榮之中國論,必有他途為香港之利,而比之現在僅為退化貧窮之中國之獨佔海港,利必百倍可知。”圖為香港維多利亞港。

(32) 孫中山宋慶齡抵達香港

1920年11月28日,宋慶齡首次陪同孫中山抵達香港。當日晨,乘中國郵船公司“中國號”輪船離開上海前往廣州,午間轉乘港九專車到廣州,孫中山偕宋慶齡等到達九龍尖沙咀車站時,車站內外人山人海。圖為尖沙咀車站。

(33) 永豐艦

1922年6月16日,軍閥陳炯明在廣州發動武裝叛亂,炮擊總統府。宋慶齡對孫中山說:“中國可以沒有我,不可以沒有你。”堅持先送中山先生撤離險境,才在衛士掩護下正面突破火線,身體受到無法補償的摧殘。孫中山登上永豐艦(後命名為“中山艦”)指揮平叛,堅持50餘天,後被迫離粵赴滬。圖為永豐艦。

(34) 宋慶齡《廣州蒙難記》

這是宋慶齡用英文撰寫的記述觀音山之戰的文章。文中記載了她輾轉經香港抵達上海的經歷。6月19日,宋慶齡由孫科、戴恩賽及孫中山的美籍顧問那文護送至香港,當晚住宿在香港一老婦人家中,20日喬裝女僕乘輪離開香港赴上海。

(35) 孫中山與李大釗會晤油畫

1922年8、9月間,孫中山在上海莫里愛路寓所會見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商討國民黨改組等問題。圖為孫中山與李大釗會晤油畫(原件藏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36) 孫中山與香港大學學生合影

1923年2月,孫中山由上海借道香港返回廣州。2月20日,孫中山在香港大學本部大樓大禮堂發表公開演說,提出革命思想發源地為香港。圖為演說後與香港大學師生合影。

(37) 曾宴請孫中山的港督司徒拔

1923年2月,孫中山在港期間,港督司徒拔曾宴請午膳。圖為司徒拔。

(38) “洛士文”號

1923年7月,孫中山、宋慶齡赴廣州大沙頭機場,為我國自行組裝的第一架飛機“洛士文”號行開幕禮。合影照片上有宋慶齡親筆說明:“這是中國製造的第一架飛機,1923年設計,1923年7月行開幕式。以‘洛士文’(孫逸仙夫人名字)命名。”

(39) 國共合作時期的孫中山

經歷了許多挫折與失敗的孫中山決心改組國民黨,吸收共產黨人以加強國民黨的力量。這是1924年國共合作時期的孫中山。

(40) 孫中山在主持國民黨“一大”預備會議後留影

1924年1月20日至2月6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通過了“宣言”,改組了國民黨,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圖為孫中山在主持國民黨“一大”預備會議後留影。

(41) 國民黨“一大”會場情景

孫中山以總理身份擔任國民黨“一大”主席。李大釗、瞿秋白、毛澤東等共產黨人參加了大會的領導工作。圖為會場。

(42) 孫中山在國民黨“一大”講話照片

孫中山在國民黨“一大”發表演說,闡述改組國民黨的重要意義。

(43)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1924年1月23日,國民黨“一大”通過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這個宣言成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共同綱領。

(44) 孫中山宋慶齡出席黃埔軍校開學典禮

1924年,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及蘇俄的幫助下,創辦了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培養革命軍事人才。1924年6月16日,孫中山偕宋慶齡出席黃埔陸軍軍官學校開學典禮。左起:廖仲愷、蔣介石、孫中山、宋慶齡。

(45) 孫中山寫給范石生、廖行超的信

國民黨改組後,英帝國主義企圖策動廣州商團顛覆廣東政府。1924年10月9日,孫中山決定成立革命委員會鎮壓商團叛亂。15日,在工農群眾支持下,一舉粉碎了商團叛亂。這是他當天寫給范石生、廖行超的信。

(46) 孫中山致馮玉祥即日北上入京電文

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囚禁“賄選總統”曹錕,並呼籲和平解決國事。10月25日,馮玉祥等電邀孫中山北上。為儘早結束軍閥混戰局面,實現國家統一,孫中山決定北上。這是10月27日孫中山致馮玉祥應邀北上電文。

(47) 《北上宣言》

1924年11月10日,孫中山發表《北上宣言》,重申反對帝國主義和軍閥的政治立場,要求召開國民會議以謀求中國的統一與建設。

(48) 孫中山宋慶齡乘船過港北上

1924年11月13日,孫中山在宋慶齡的陪同下北上共商國事。次日在香港乘日輪前往上海,圖為孫中山宋慶齡在船上留影。永豐艦14日零時駛抵香港,但暫錨泊港外,上午七時進港,高懸彩旗的小電船數十艘在海上歡迎。這是孫中山最後一次抵港。

(49) 香港孫中山史跡徑

孫中山史跡徑是一條位於香港中西區的步行徑,由中西區區議會在1996年設立,將孫中山生前在香港活動過的地點串連起來,包括他在香港讀書、居住及與革命黨人聚會的地方,以突出他與香港的密切關係,全長共3.3公里,景點15個。

序號 名稱 地址 內容
1 香港大學 香港島般咸道 香港大學是香港首所大學,於1911年成立。孫中山於1887至1892年就讀的香港西醫書院,於1912年併入香港大學成為醫學院。1923年2月20日孫中山訪問香港大學,在“大禮堂”(現稱陸佑堂)公開演說,當中曾提及“香港與香港大學是我的知識誕生地。”
2 拔萃書室舊址 香港島西營盤東邊街 於1883年底,孫中山到香港求學,入讀聖公會開辦的拔萃書室(今拔萃男書院),次年4月轉讀中央書院。
3 中國同盟會招待所舊址 香港島上環普慶坊 孫中山於1905年在日本東京創立中國同盟會,並出任總理;而中國同盟會香港分會則在同年年底成立。中國同盟會香港分會曾於堅道、普慶坊、摩利臣山道、蘭桂坊及皇后大道等多處設立招待所,以接應革命黨人。
4 美國公理會福音堂舊址 香港島上環必列者士街2號 孫中山於1883年年底來港後,就讀聖公會開辦的拔萃書室及中央書院期間,在必列者士街2號的美國公理會福音堂(今中華基督教會公理堂)居住。其後孫中山更在此受洗,成為基督徒,取教名“日新”。
5 中央書院舊址 香港島上環歌賦街44號 中央書院於1862年創辦,當時稱為“大書館”,為香港第一所提供西式現代教育的官立中學,培養出大批具備中西文化視野的中英雙語精英。孫中山於1884年4月15日入讀中央書院高中部,直至1886年畢業。
6 “四大寇”聚所楊耀記舊址 香港島上環歌賦街8號 孫中山在香港習醫時,經常與尢列、陳少白、楊鶴齡等志同道合的友人,在楊鶴齡的祖業楊耀記內討論時局甚至暢談革命。正因為他們言論大膽,叫人側目,故被時人稱為“四大寇”。
7 楊衢雲遇刺處 香港島上環結志街52號 1895年,楊衢雲加入孫中山創立的香港興中會總會,並擔任會長,先後參與了廣州和惠州起義,但均不成功。1900年起,楊衢雲在結志街52號二樓的寓所內教授英文,直到1901年1月為清廷派出的刺客所槍殺。
8 輔仁文社舊址 香港島上環百子里公園 輔仁文社由楊衢雲與謝纘泰等人創立,1892年以百子里1號二樓為社址,以開啟民智為宗旨。當中有些社員經常討論時局和政治改革,並與孫中山接觸頻密。楊衢雲與謝纘泰其後成為香港興中會總會的核心成員,楊衢雲更曾出任該會會長。
9 皇仁書院舊址 香港島上環鴨巴甸街與荷李活道交界 1884年4月26日,時任港督寶雲為中央書院的新校舍主持奠基禮,當時剛入讀該校的孫中山,有可能見證了這項儀式。中央書院於1889年遷入新落成的校舍,易名維多利亞書院,至1894年再改稱皇仁書院。皇仁書院於1950年遷往銅鑼灣,如今上址為“PMQ元創方”。
10 雅麗氏利濟醫院及香港西醫書院舊址 香港島上環荷李活道77至81號 孫中山於1887年到剛成立、附設於雅麗氏利濟醫院的香港西醫書院習醫,至1892年以優異成績畢業。1912年,香港西醫書院併入香港大學成為醫學院。
11 道濟會堂舊址 香港島上環荷李活道75號 孫中山在港習醫期間,居住在香港西醫書院的宿舍內,經常參加毗鄰醫院的道濟會堂舉辦的聚會,從而建立了日後革命事業的人際網路。雅麗氏利濟醫院和道濟會堂均由倫敦傳道會開辦,以幫助華人社群。
12 香港興中會總會舊址 香港島中環士丹頓街13號 興中會是孫中山於1894年年底在夏威夷創立的革命組織,矢志推翻清廷。1895年2月,該會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會,黃詠商成為首任會長,以士丹頓街13號為會址,取名“幹亨行”作掩飾,並策動革命史上首次起義——“乙未廣州之役”。
13 杏讌樓西菜館舊址 香港島中環擺花街2號 杏讌樓是19世紀末香港有名的西菜館,孫中山時常與友人在此談論國事。
14 《中國日報》報館舊址 香港島中環士丹利街24號 1899年,孫中山命陳少白來港籌辦革命機關報,第一份革命機關報《中國日報》遂於1900年1月創刊。《中國日報》報館除了出版革命報刊,更為興中會以及各地革命党人提供聚會議事的場所,1900年惠州起義的大本營即設於報館三樓。
15 和記棧舊址 香港島中環德己立街20號 當年,和記棧表面上是一間行船館,其實是革命機關;革命黨人在此策劃了1903年“壬寅廣州之役”。此役由謝纘泰統籌,並獲香港富商李紀堂資助,但以失敗告終。謝纘泰從此退出革命,轉而籌辦《南華早報》,以輿論鼓吹改革。
(50) 《勛業千秋》
1924年,香港電影之父黎民偉的民新制造影畫片公司,追隨孫中山在廣州拍攝活動影片,後剪輯為《勛業千秋》。
(51) 孫中山逝世後遺容

1925年3月12日上午9時30分,孫中山因肝癌病逝於北京鐵獅子胡同行轅,終年59歲。孫中山臨終留下遺言“和平、奮鬥、救中國”。圖為孫中山遺容。

(52) 宋慶齡在孫中山靈堂守靈

孫中山靈堂懸掛著他題寫的對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圖為孫中山親屬在靈堂前守靈。右起:孔祥熙、宋子文、孫科、戴恩賽;左六宋慶齡、左一宋藹齡、左二宋美齡。

(53) 孫中山遺囑

孫中山國事遺囑、家事遺囑。